Our Story——Kayarine的故事
大海男兒
在Kayarine大家庭裡,我們相信大海是我們歸宿,當我們不在海裡時,就是在往海方向的路上。我們是海洋愛好者,而Kayarine 這個名字 就是 Kayak 和 Marine 的縮寫,藉著與海洋相處,我們學習到人類永遠都無辦法徹底地征服海洋,如何敬畏自然,對身為海洋愛好者的我們,則是最重要的課堂。

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可深達10911公尺。而人類平均氣肺潛水可達深度只為 30-40M。
「人生 motto是Go with the flow。」
Go with the flow 並不是隨波逐流,聆聽內心的流動,追求著心中所嚮往的才是人生。由小到大,受到社教化規範下的成長,我們被灌輸一種價值觀:被長大後要有一門穩定高薪的職業。於是各個往工程師、營養師、心理醫生的路出發。可是這真的是我們所想要的人生嗎?大學四年後,開始真正解決這一個人生的問號,有人會問難不成你想一輩子也在做教練做租借事業嗎?沒錯,並不全然是。這當然不是我們所渴求的。
「建立一個户外運動品牌。」

我們不喜歡做文職工作,這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我們做這門生意。而事實上,當我們不在大海裡,就是在健身室裡,甚至曾經想合資開健身室(幸好並沒有衝動,不然疫情期間一定損失慘重),這麼喜歡户外活動,說著就決定創立户外活動品牌,用著自己出品的東西出海、露營應該感覺非常良好,那時候我們是這樣想的,當所有事情一步步建立起來了,才知不是這麼簡單的事;自學了寫網站、學懂了揸船、學習經營Instagram、拍攝航拍,唯有一樣技能,對於我們這個團隊來說是永遠沒有辦法學習到的,就是設計了。關於網貢設計;沒有太多限制,就算設計不夠好,也對事情影響不好,門檻很低,租獨木舟公司用不著太好的外表(雖然我非常著重),但產品設計不同,產品設計差了,就沒有客人願意買了。這是我們決定發展運動品牌後,令我們感到最糾結的事情。三個臭皮匠那能勝過諸葛亮,我們找到了「諸葛亮」,他是Product Producer Pakho,Pakho是我們的老客戶,每次都會光顧我們,閒談了幾次得知他是這一方面的專業,他在自己的服裝公司擔任Project Manger的角色,一條龍式由市場調查、產品研發、與廠商搓商到品質控制及行銷策略都是由他個人負責,於是他就成為了我的品牌顧問及設計師。這是Kayarine Store 的一個開始。
大事情都由小事情起
在Kayak 還沒有流行起來的時候,我們各自買了自己的獨木舟,在沒有人的白沙洲中央大吵大鬧著。沒有人會想到幾年內Kayaking 竟然成為了風靡一的戶外活動,我們投身了租借運動設備這門生意。這次,我們相信 Kayarine Store 的發展潛力,投入了時間與金錢,我們會堅持,因為只有堅持為能進步,只有進步了,別人才會看到你發光。
最重要的還是海洋本身
Kayak 和 Kayarine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 Marine 本身。海洋對於我們而言,意味著歡樂與治癒,日常生活的壓力在海浪中自然散去,不過隨著愈來愈人類活動,海洋污染變成了重點議題。大學修讀環境保育類的科目,我討厭書面上的空談;「超標了嗎?」,實習時期填著一個又一個的check box,我思考著,這樣的工作真的對世界有用嗎?於是造就現在 Kayarine 的其中一知核心價值;Don’t take it for granted. 我們希望自己的產品是evrionmental-friendly的,主要由回收物料製造,設計亦具環保意念,期望推廣綠色消費模式,為大海出一分力。
在這高密度的城市,繁華吵鬧而焗促的石屎森林,城市人很容易就深陷了暗陰中無法自拔,就像靈魂奇遇記裡的迷失靈魂,因為各種執念而迷失了自我,這些人都需要一個解放者,而我們相信大自然就其中一位由過執到現在帶領人們走出迷惘的解放者。但願海洋曾經為你帶來一陣靜謐。